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2022食品安全宣传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时间:2019-06-19 17:31:34     来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是什么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一种在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细菌,在我国自然界分布广泛,是人畜共患的病原菌,牛、羊、狗、猪、鸡等常见的畜禽均是该菌的天然宿主。大多数大肠埃希菌菌株无害,一般对人体无害,但也有部分大肠埃希菌能使人类致病,引起腹泻,因此将这些大肠埃希菌命名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目前世界公认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有5种,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ggEC)

一、危害是什么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不同亚型导致的症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导致人群发生腹泻,以大家较为熟悉的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为例,它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的常见致病性血清型,是导致1996年日本食物中毒暴发的罪魁祸首,该血清型除了导致腹部剧烈痉挛性痛和腹泻外,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者死亡。

二、在我国的流行状况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在世界各地都是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元凶,最近一次国际流行是发生在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感染事件,合计波及9个国家约2200人发病。从国际流行情况看,基本上是先有散发病例,再有小型暴发、家庭暴发,继而发生暴发流行。在我国,它在常见的微生物暴发致病因子中排第五,位于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和蜡样芽孢杆菌之后。我国学者于1988年首次报告从江苏省徐州市486例腹泻患者中分离到5O157H71999年,同样是江苏省徐州市,发生了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流行感染,合计147人发病。

三、最常见的污染食品是什么

常见污染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冷荤、牛肉、生牛奶,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感染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四、最常见发生的地点

工厂、学校的集体食堂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暴发常见地点,部分卫生状况相对不良农村地区通常是散发病例感染的常见地点。

五、典型症状是什么

不同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症状各不相同。常见的症状包括水样腹泻、腹痛、恶心、发热、粪便中有少量粘液和血等,婴幼儿多表现为2周以上的持续性腹泻。对于危害较大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人感染后的大约49日后发病,腹泻后排菌时间可达262日,常有突发性的腹部痉挛,有时类似于阑尾炎的疼痛,并由水样便,转为血性腹泻,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及出血倾向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器官损害,病情严重者死亡。

六、是否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而且老人和儿童感染后症状往往较重。

七、我国发生的典型案例

1999年,江苏省徐州市暴发我国首次大规模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流行感染,患者多发生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症状,几个月内该市各医院共收治病例147例,其中因急性肾衰死亡118例,病死率高达80%

八、我国如何管理的

目前我国重点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的O157:H7血清型的规管,针对食品种类的监测,我国在GB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制定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限量标准,规定熟肉制品、即食生肉制品、即食果蔬制品(含酱腌菜类)等食品中,一批次采集5份各25g,致泻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均不得检出。针对腹泻病例的监测,我国将此传染病列入重点报告病种,现在,除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外,其余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

九、如何预防/处理/建议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传播途径为经食物和水传播以及接触传播,因此,对普通居民而已,预防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意食品和饮水卫生:不吃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牛奶、肉等动物性食品。不吃不干净的水果、蔬菜。剩余饭菜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加工食品需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2.防止接触传播: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必须接触时要特别注意个人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接触生鲜的牛肉、牛奶、牛肉或牛奶制品、鸡肉、猪肉、羊肉、蔬菜、水果等也均需要洗手,洗手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步清洁洗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