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全面开业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9-12-31 18:29:22     来源:南方网



  2017年1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其中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是首要任务。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摄影:曹雅琴)


  主持人邓鸿(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为解决我省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7年1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三年统筹全省各级财政500亿元,实施七大类18项工作任务,其中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是首要任务。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于2017年全部动工建设,2018年完成主体结构工程,现在已全面开业投入使用。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先生,梅州市五华县县长朱少辉先生,汕尾市海丰县第二人民医院(海丰县梅陇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洪平伟先生,云浮市新兴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兴县稔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叶钧联先生,请他们介绍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先请段宇飞先生介绍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和开业的整体情况。




中国足球彩票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摄影:曹雅琴)


  段宇飞: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广东省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和开业的有关情况。

  2017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的总体部署,实施了七大类18个项目的强基层的工程,其中47家中心卫生院的升级建设项目是强基层的一个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4个地市39个县(市)共47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已全部落成开业,这标志着我省三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一、总体情况

  (一)挂图作战全面打赢硬件设施建设攻坚战。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是我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工程。实现项目全部开业,对于增加县域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使城乡居民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推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制度的落实,意义重大。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各级财政统筹安排96.1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2.68亿元、省级资金73.44亿元、市县资金20亿元),2017、2018连续两年被列入“省民生实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解决重大问题。各地各部门和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日夜兼程、挂图作战、跟踪问效,如期实现了建成开业的任务目标。

  (二)多措并举全面促进基层卫生人才增量提质。硬件建设只是强基层的一部分,强基层的关键是强人才。三年来,我省坚持软硬件同步建设,这几年先后连续出台了《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实施方案》;各地落实推进“三羊计划”“填洼计划”“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千名高校毕业生上岗退费”等政策落地,为基层建立一套选才、育才、留才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支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优秀卫生人才队伍。同时,我省将“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培训培养一批紧缺人才”工作纳入“省民生实事”全力推进,承办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大型人才招聘会,吸引全国人才落户广东;各地推进落实“千名大学生下基层(上岗退费)”“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等项目优先考虑47家中心卫生院人才需求,选聘100名首席专家作为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科室带头人,卫生人才基础逐步夯实。三年来,平均每年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培训全科医生5080名(三年实际17104名)、产科医生(含助产士)1000名(三年实际3098名)、儿科医生360名(三年实际1092名)。另外,每年计划招收订单定向医学生1000名,今年已扩大招收规模至1400名(三年实际3375名)。

  (三)先行探索推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大举措。我省提出并总结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经验,这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重大的创举,这一机制的改革对于推动基层搞活、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下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今年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并作为全国卫生健康领域唯一典型案例写入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之《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篇章。这当中,实行“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关键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落实“两个允许”,激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内在活力。去年印发的《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意见》,将“两个允许”细化成“六个允许”,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等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针对基层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含升级建设的47家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收入可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允许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收支盈余,允许按规定提取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用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允许自主确定内部绩效分配办法,探索市场化薪酬分配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活力,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目前,全省各地已陆续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

  (四)组团式“一对一”精准帮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方面。三年来,各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属地内三级医院资源优势对47家中心卫生院“一院一策”开展重点帮扶,快速提升了医院的医疗专科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各地在县(市)人民医院支持47家中心卫生院开业的基础上,将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作为提升医疗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力补充,构建长期稳定的帮扶体系,持续提升47家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帮扶期间将组织开展帮扶工作中期评估,评估结果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对口帮扶医院通过“派下去、请上来”“团队带团队”和“科室对科室”等多种方式,精准对焦短板,协助47家中心卫生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养一批业务技术骨干,逐步完善一、二级诊疗科目,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五)全面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促进分级诊疗。今年我省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出台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广阳西等地经验,要求各地按照县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的原则发展县域医共体。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县为单位划分网格分区包段,每个网格由一个医共体负责,牵头医院负总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各县(市)依据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成为县域次级基本医疗卫生中心的功能定位,将47家中心卫生院作为成员单位,优先纳入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加大对47家中心卫生院的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支援力度,落实县招县管镇用等基层用人政策,按照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统一”的要求,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努力打造目标明确、权责明晰、分工协作、有效运行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已统筹推动54家三甲公立医院与78家县级公立医院建立起“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关系。

  (六)大力夯实信息化支撑作用提升服务可及性。三年来,我省加大统筹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筹资源,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原则,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以县级医院为核心,整合包含47家中心卫生院在内的县域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资金等资源,充分利用云服务等新技术,集约开展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信息化整体水平。47家中心卫生院安排专门经费,遵循《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指引》等标准规范,按二级医院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接入健康信息平台,与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支撑基层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截至目前,全省1967家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含47家中心卫生院)已经全部使用了通用的信息系统,实施统一的信息化管理。

  这三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的统一的部署,重点做了上述我简要介绍的六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47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就医环境大幅改善,设备设施全面升级,医技人才不断充实,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可以享有就近就地就医的民生福祉,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三年来,最终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硬件条件全面升级。与建设前相比,47家中心卫生院建筑面积增加48万多平方米,床位增加10341张,万元以上设备增加了3174台,增加ICU床位350张、血透室床位455张、手术室196间。二是技术水平全面升级。47家中心卫生院与建设前相比,卫生技术人员增加3260人,增幅41.9%,一级诊疗科目增加172项,增幅25.5%,二级诊疗科目由原来的36项增加到308项,原来不能开展的腔镜、介入等三级手术也将逐步开展。三是服务能力全面升级。今年9月开业的24家中心卫生院与往年同期相比,门急诊量增加13.1 %,住院量增加10%,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这47家中心卫生院已经按照原来预定的目标实现了全部开业,现在开业只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刚刚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将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人才招聘引进、培训培养、增量提质上下功夫。各地要用足用好我省近年出台的各项基层卫生人才政策,积极主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继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六个一批”,大力开展人才招聘,不断充实基层人才队伍,补齐现有编制缺口;持续开展“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 三羊计划”“ 填洼计划”等项目,加强培训质量评估,提升培训效果,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业务技术骨干。使基层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确保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以后,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能够达到原来规划设计的中等县级综合医院水平。二是要在形成服务能力、政策合力、机制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这方面我们省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经验,有几项工作我们在全国都是领先的,第一是“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第二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展了54家三级甲等医院对口帮扶78家县级公立医院;第三是我们中级职称在基层工作十年就直接认定副高,这在全国都是一个创新,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但是我们觉得强基层、强人才以后还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机制,有利于优质的资源,特别是优质的人才能够真正地下到基层,留得住、用得上,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接下来我们还得在这方面进一步下功夫,按照国家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要求,结合广东的实际,按照“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在机制方面进一步进行探索。三是要在全面完工、全面建成、全面收官上下功夫。因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是介绍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的情况,这47家中心卫生院我们已经如期完成,但是三年的强基层任务,我们还有190家县级医院升级建设改造的任务还在推进过程当中,所以接下来我们在这方面还要下功夫,按照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三年完成、五年发挥作用、形成规模和效益的目标得到实现。

  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对我们一贯的支持,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健康广东做好我们应该做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感谢段宇飞主任。下面有请朱少辉县长介绍五华县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和开业情况。




梅州市五华县县长朱少辉 (摄影:曹雅琴)


  朱少辉: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华县两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和开业情况。

  华城镇中心卫生院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6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8亿元、县级统筹3400万元),升级建设项目包括:改建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新建住院综合大楼;装备呼吸内科、心血管科、肾内科等医疗设备,建设信息化数据中心,床位数由原来的250张增加至350张,项目于2017年4月动工建设,今年8月28日正式运营,现已升级为“五华县第三人民医院”,并委托梅州市人民医院进行管理。安流镇中心卫生院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亿元(其中省级配套资金1.8亿元、县级统筹6000万元),升级建设项目包括:新建门急诊大楼、住院医技楼和精神卫生楼;装备ICU、血透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器械设备,建设信息化数据中心,床位数由原来的250张增加至450张,项目于2017年9月动工建设,今年12月27日正式运营,现已升级为“五华县第二人民医院”。

  我县两家中心卫生院全面建成运营后,进一步完善了五华的基层医疗资源布局,切实提高了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服务到基层、惠及到基层,有效承担了辐射范围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及疑难病转诊等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南部和北部90多万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

  为加快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我县认真落实、积极推进,一是提高了政治站位,加强组织保障。坚持以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党政主要领导做到既挂帅又出征、真挂帅真出征,并将推进项目建设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有序地推进项目实施。二是强抓政策机遇,加强资金保障。在中央,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主要资金保障的前提下,我县还统筹了9400万元,作为两家中心卫生院配套项目的建设资金,为推进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加强用地保障。统筹增加医疗用地3.36万平方米,其中华城镇中心卫生院划拨医疗用地1.48万平方米,安流镇中心卫生院新增医疗用地1.88万平方米。四是层层传导压力,加强责任保障。围绕升级建设项目各个时间节点要求,压实相关镇和相关单位的责任,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按时开业运营。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一是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我们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制定高层次卫生人才发展的计划,采取加大人才引进和定向培养力度、提升卫生人才培训质量、推动卫生人才统招统管统用等措施,着力从待遇提升、绩效工资、环境改善等方面,吸引、留住、引进、培养卫生人才。二是鼓励灵活用人机制。根据两家卫生院的发展需要,我县将给予增加人员编制,使两家卫生院既有县级医院的选人用人自主权,又有基层卫生院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经费政策。三是采取三种渠道,多样化筹资。第一,我县将给予两家卫生院财政资金倾斜,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由县财政统筹解决;第二,发挥五华外出乡贤多、热心家乡公益的优势,通过成立基金会等形式,支持医院建设发展;第三,鼓励民间投资,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基层公办医院运营的模式。四是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梅州市人民医院是粤东地区的最大医院,跻身全国地级市医院的20强,所以我们积极对接建立梅州市人民医院的人才、技术、资源、品牌等四种优势,与市人民医院共同建立紧密型的医联体,全面提升我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技术、管理和服务能力。接下来我县将推动两家中心卫生院尽快形成优质诊疗服务能力,全力加快内涵升级,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达到二甲综合医院水平,推动形成功能完善、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下面,请洪平伟院长介绍海丰县梅陇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和开业情况。




汕尾市海丰县第二人民医院(海丰县梅陇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洪平伟 (摄影:曹雅琴)


  洪平伟: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海丰县梅陇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和开业情况。

  我院升级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升级改扩建规模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包括一栋地下一层,地上八层住院楼、一栋四层门诊医技楼和一栋八层后勤保障楼;配套建设信息化平台、院区环境整治、给排水、人防、消防安全、污水处理等。总投资约2.1亿元,项目建成后医院病床数360张。该项目自2017年5月开工以来,全速推进,2018年2月10日主体结构完成封顶;2019年4月18日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一、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2017年2月我院被列入广东省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项目要求一年开工、两年完成主体工程、三年建成使用,压力很大,在时间不等人的形势下,我们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克服“瓶颈”问题,攻坚克难完成建设任务。

  (一)领导高度重视,靠前组织指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心卫生院改造升级建设项目,将其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加以推动,2017年2月10日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职,主动跟进,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到项目现场办公,专题研究解决升级建设涉及的各项关键问题,为项目建设开通了绿色通道,确保该项目加快推动。

  (二)各部门密切配合,主动提供优质服务。从而缩短时间,提高政务效能,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各项前期手续。

  (三)实施倒逼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我们为了尽可能地缩短时间,派驻人员到设计单位,尽量地缩短项目的设计时间,及时送审。

  二、全面开业,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海丰县梅陇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仅7600平方米,楼房破旧,走廊狭窄,病房设施简陋,医疗设备陈旧落后,能够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非常有限,不少患者外流到县、市乃至省的大医院就诊,造成群众就医时间长,就医体验差、获得感少。如今,升级建设后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宽敞的门诊部、崭新的住院大楼、进门即有导医指引,诊室分布合理,病房设施齐全,规划设置了层流手术室,标准的消毒供应中心、宽敞洁净的产房,投资4千万新购置的医疗设备全部投入使用,万元以上设备由原来的47台增加到现在的92台,床位数从建设前的160张增加到360张。有效地缓解了以往病床紧张的局面,大大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提升了我院医疗服务能力。

  三、多措并举,大力引进培养人才

  在升级建设的同时,如何补齐人才缺口,提升医务人员水平一直都是我们同步进行的一项工作。一是我院充分利用特聘首席专家,开展专家门诊、专家查房、专家带教。二是充分发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和县域医共体的作用,积极争取上级医院对我院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的帮助,派出业务骨干医生到三级医院进修,培养各科室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不定期邀请省级专家到医院开展手术、专家教授进行带教和指导,使医院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群众的“双赢”。三是县委高度重视乡贤回乡帮扶活动,我院充分利用好广州地区乡贤医疗界专家在技术及人才上进行帮扶把脉,助我院提升管理及业务水平。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利用好省里制定的大学生下基层上岗退费、订单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倾斜等政策,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引进和培养。升级建设前我院在岗人员17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4人,目前医院在岗人员有2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8人,近三年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中通过政府公开招聘引进的有69人,我院自主招聘的有54人。门诊部由原来的只有中医科和五官科,现在门诊科室设置齐全,以前不能开展的腹腔镜、宫腔镜手术、脑梗溶栓治疗术等都开展了起来,并且填补了没有儿科病房的空白。据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11月我院的诊疗量增长40%,住院量增长15%,手术量增长39%,业务收入增长33%。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人才储备和培养,加快重点专科建设。一是在做好基本科室建设的同时,加强专科门诊、重症监护室、临床二级学科建设,选择心内科、普外科、妇产科为重点特色专科。二是以医院为中心加强院前急救体系,落实首诊负责制,改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三是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结合本地医疗需求与上级医院远程医学信息支持系统对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早日将我院升级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县级综合医院。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下面请叶钧联院长介绍新兴县稔村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和开业情况。




云浮市新兴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兴县稔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叶钧联 (摄影:曹雅琴)


  叶钧联: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新兴县稔村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和开业情况。

  一、建设项目稳健推进

  (一)项目概况。新兴县是典型的粤西山区县,是一代禅宗大师六祖惠能故里,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下辖12个镇19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9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终端构成。新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位于新兴县东部区域稔村镇,距离县城约20公里,辐射新兴县东部区域及江门开平市龙胜镇、大沙镇,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等20多万人口。项目总投资1.8亿元,省专项资金1.44亿元,市县配套资金3660万元;建设用地面积4002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本项目于2017年9月27日正式动工建设,时任广东省委胡春华书记出席了本项目的开工活动,这也同时标志着广东省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开工建设。在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新兴二院建设历时两年,于2019年9月26日正式投入运营。

  (二)主要做法。为确保建设项目预期提前完成,我县对项目建设列出了时间表,通过“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促进项目建设得到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三抓”:

  一抓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一把手现场亲自抓,及时了解选址规划等环节的情况,召开协调会,在项目办理手续过程中采用“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等措施和渠道,提高了政务效能,为项目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二抓信息通报及督查督办。在中国足球彩票的直接指导下实行项目进展情况实时网络报送制度。县委县政府及卫生健康局围绕项目前期办理的环节逐一跟踪进度,并将建设各关键环节分解到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省卫生健康委成立了专项的督导组,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项督查室,加强了督查督办,确保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十四项手续的办理还是建设进度推进都能按时按质地完成。

  三抓廉政建设。一手抓进度、一手抓廉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止廉政风险的发生,严把工程的质量关,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建成百年工程,切实把好事办好。

  二、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医院的就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整体布局合理,环境舒适优美,恍如置身于花园式的医院之中。升级建设中配套购置了40排螺旋CT、四维彩超、腹腔镜、椎间孔镜等设备,配置了标准化的层流手术室和供应室等设施;升级建设前全院医技人员86人,投入运营后全院医务人员178人,其中具有初级职称135人、中级职称14人、高级职称7人;帮扶专家6人。软硬件的提升,使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彰显,很多原需要到二级以上医院才能解决的复杂病例在我院得到治疗,如外科开展了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腰椎体骨折椎体成形术,内儿科开展了对急性心功能不全、重症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的救治等。2019年11月份门诊量1362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住院人次24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3.35%。以上成效取得主要通过下面的措施来实现:

  (一)广纳人才,促人才结构优化。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一批医技人才并予以外送进修培养,通过引进首席专家下基层2人及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广药附二院(云浮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使医院的医技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另外通过云浮市开展的“千人计划”行动,引进本科以上医学人才14人。目前全院医技人员本科49人,大专79人,大专以上人才占比率达71%。

  (二)百花齐放,服务能力尽显。开业前稍危急复杂的心脑血管或复杂的二级以上手术等疾病基本要转诊上送,新院投入运营后,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施及上级专家的帮扶下使很多危急复杂的病例得到了快捷的就近救治,住院病例从开业前的50多例/天到100多例/天。

  (三)医务人员待遇稳步提高。建立完善了稳定长效的补偿机制。镇级卫生院在保持公益一类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部分人员实行县招县管镇用等模式,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党建引领不断发挥。把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以“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为使命要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努力培育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健康的情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领导力。

  目前,新院整体搬迁完成后,通过配置先进设备设施,医学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和专家团队的帮扶 ,医院诊疗项目的拓展及专科诊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广大有需要的群众就近享受到县级甚至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做到了大病不出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真正地缓解了看病难。甚至有些复杂疑难病例在医院的安排下直接绿色通道转诊到上级医院得到救治,使每一位来就诊的群众得到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使看病不再难,真真正正的惠及一方群众。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摄影:曹雅琴)


  中国日报记者:想请问段主任,这这次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开业以后,人才的缺口情况怎样?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填补这些缺口?谢谢。

  段宇飞: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强基层关键是强人才,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为47家中心卫生院储备和增加了3000多名医务人员,但是要真正达到我们原来设想的“要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达到县一级中等以上的诊疗水平”,我们还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的力度。

  我觉得人才要能够下到基层并且留得住,关键还是“四个有”,第一是事业上要有希望,第二是生活上要有保障,第三是情感上要有温暖,第四是社会上要有地位。我们接下来还是围绕着这“四个有”,一是在机制上进行创新,二是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倾斜,三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四是在氛围上去营造一种和谐的尊医重卫的氛围。围绕实现这“四个有”和这四个方面的创新,在此之前我们省出台了《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实施方案(2019-2022年)》,这两个文件是前后出的,前面出了一个文件,后面我们针对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又进一步明确了一些新的举措。另外,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意见》,在薪酬分配方面给予支持。接下来47家中心卫生院强人才、留人才,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要对照省委、省政府所发的文件去落实再落实。这个文件在理念上是比较新的,而且在机制上有创新,除了我上面介绍的三个创新,其实还有一个,我们在给47家首席的卫生院配了100名首席专家,年薪是15万到20万。另外,我们还实行了千名大学生下基层退费,毕业生只要下到基层,他在大学读书的费用,一年退八千,四年退三万二千,这五个方面在全国都是领先,就算到目前很多省份都没有实行,所以我说第一我们要做的还是落实再落实,将原有的好的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讲政治、顾大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抓好落实。再有,作为卫生健康部门,我们还是要不断地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再对照国家要求,不断去深化完善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这些举措。谢谢。




新快报记者提问(摄影:曹雅琴)


  新快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昨天广东省刚刚启动了健康广东行动,请问强基层如何助力健康广东行动?谢谢。

  段宇飞:实施健康广东行动是我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转变卫生健康理念的一场历史性变革,也是从根本上促进我省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基层的医务人员是健康的守门人,他们是整个卫生健康网的“网底”,他们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他们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慢性病的防治是直接的执行者,所以我们实施健康广东行动18个专项行动都是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健康影响的因素和重大的疾病有五个行动、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六项行动,这些都要具体的医务人员去操作,所以强基层就是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所以这对我们落实我省18个专项行动一起会起到积极的推动的作用。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摄影:曹雅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想问一下朱县长,刚才您也介绍了升级后的卫生院的情况,那么县委县政府会怎样继续支持这些升级后的卫生院呢?你们会在编制政策、资金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倾斜政策扶持?谢谢。

  朱少辉:感谢这位记者对我们五华卫生院工作的关心与关注。硬件设施升级只是两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我县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功能定位和公益性质,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激发活力为重点,对安流、华城两家中心卫生院专门制定发展规划,采取人员引进、待遇提升、绩效工资、环境改善等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绩效激励机制,吸引、留住、引进、培养卫生人才,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服务能力,重点推动形成“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同时,采取与梅州市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关系,借助高等级医院的人才、资源、品牌优势,带动医院尽快形成优质诊疗服务能力,全力加快“内涵升级”,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达到“二甲”综合医院水平,推动形成功能完善、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让人民群众更公平地享有高质量发展成果。

  有关编制跟资金方面,我们将认真落实县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责任(即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根据两家中心卫生院的发展需要,在器械设备完善、办公设备购置和二次装修等方面,我县将给予政策倾斜,由县级财政给予统筹解决。同时,给予增加人员编制,并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使升级建设的两家医院既有县级医院的选人用人自主权,又有基层卫生院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经费优待政策。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摄影:曹雅琴)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想问一下段主任,怎样利用信息化平台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让基层群众分享城市优质资源,从而降低群众的医疗成本和时间成本,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目的?谢谢。

  段宇飞:谢谢您的提问。信息化建设是我们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保证优质资源能够下得到基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是我委每年的重点工作、一把手工程。从广东的实际和我们现在城乡、区域间的差别,我们觉得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手段)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此之前我们跟国家卫健委是签了约的,我们省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全国十个示范省之一,按照信息化要求,我们打造两个平台,一个省级平台,一个市级平台,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就是要连通上下贯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再就是一个“网底”,现在全省1900多家卫生院和社区的服务中心已经全部连通,今年2277家省定贫困村已经实现AI覆盖,目前的2277家贫困村的卫生站都可以跟我们省的三级甲等医院实现远程的会诊。我们省在推动信息化方面出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实施意见,里面有具体的举措。按照计划,在2021年我们要完成省的平台建设,接下来全省所有医疗机构的数据都应该汇聚到这个平台上来,然后通过后台的监控,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管,利用这个平台和远程的信息化设备的配置实现远程医疗。而且AI医生还有一个学习的功能,这些基层的医生也通过这个平台达到一个学习的目的。接下来我们还要建立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主动学习的机制,究竟是考核还是其他形式,我们正在研究中。总的来讲,我们会按照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的要求加快推动这项工作,为强基层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摄影:曹雅琴)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的问题还是围绕着基层技术人才,47家卫生院全部开业以后,卫生机构人员增加了三千多,以前不能在医院开展的一些比较高难度的手术也是可以就近开展,在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有些什么政策?中心医院跟大医院的人才交流方面有些什么样的计划?谢谢。

  段宇飞:前面我介绍了我们省里原来已经出台了文件,有些细节上有规定。关于基层卫生人才的问题,开业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六个一批”,即医院自己招聘一批,市、县医院储备分流一批,订单定向培养安排一批,城市三甲医院支援下沉一批,开业抽调支持一批,建设区域医学检验、检查、诊断等机构共享一批。一是我们要落实好省里面有关文件精神,要留住基层的人才,要实现“四个有”,一是事业上要有希望,现在职称已经进行改革,中级职称在基层工作十年就直接认定副高;二是生活上有保障,首先他得要有钱,基本的收入要过得去,所以我们实行了“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大家都知道一类的公益一类,按照规定,你就是这么多钱,但是我们保证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就是财政要保证钱的情况下,你有收入可以进行第二次绩效分配,所以这就是可以保证他生活上是有保障的。

  有一些基层的病人毕竟少,你把高级人才放下去,也浪费,但是要保证老百姓就近得到优质的服务,有些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来实现。还有,我们要求三级甲等医院每年主治以上要有5%的人下基层。其实我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概有十一二项举措,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接下来关键还是要认真地去落实好。

  基层的卫生人才能否下得去、留得住,很重要的一条是当地的经济要发展,也就是我们的城乡差别要缩小,如果城乡差别不缩小,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其他的举措,主动下去、愿意下去的意识可能还要通过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来,使年轻的医务人员愿意主动地下到基层去,就像我们现在全国招聘的一百名首席专家,这些老人他们是很喜欢下来的。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摄影:曹雅琴)


  南方日报记者:想请问一下洪院长、叶院长,中心卫生院升级开业之后,医院的业务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基层首席专家下基层,他们来了医院以后,发挥了哪些作用?谢谢。

  洪平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医院于4月18日开业以后,在业务量增加了33%,住院量增加了15%,门诊量增加了40%,手术量增加了33%,在这个方面,首席专家以及医院培养的业务骨干推广了很多新的技术业务,因为有新的设备进入了,比如腹腔镜和宫腔镜、妇科、产科、普外等开展得比较好,关键是设备+人才队伍同步发展,这样升级就比较快。

  第二,专家的到来,使原来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医务人员自身也投入去学习,所以每个科室都有学习会议室,每个星期有两次大课、一次小课,特别是动手课程比较多的,都在科室进行模拟训练,老师带着训练,高一级的医生带着下一级的医生进行培训,在这个环境下也影响了群众对这个医疗群体总体观念的改变,比如他以前认为医生就是简单开点药,现在他们发现做医生也是需要每天学习、每天进步的,所以学习氛围也感染了病人,作为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从而提高了群众对我们医院的认可,就诊量、门诊量就跟着多了,而且也促进了其他科室的发展,比如以前的儿科没有住院部,专家进来以后,带动了儿科的创建,而且儿科的病人也多了,每天都有15个以上,有时候30多个住院,儿科病房一多,儿科的门诊量也多了。谢谢。

  叶钧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中心卫生院是9月26日投入运营,11月门诊量增长了26%,现在住院病人量也比以前增加了43%,这些变化主要原因有:一是有先进的设备跟设施的投入,比如头颅CT,有一个22岁的年轻女孩头疼,来到我们医院就诊,以前可能是按照经验来处理一下,但是有了先进的设备以后,一照头颅CT,发现是动静脉畸形导致的出血,通过这个结果我们再来判断病人是否该转诊,这样也为病人提高了诊断跟愈后。还有,比如以前锥体骨折,有些群众不想出去,只能通过保守治疗,那很痛苦,比如我们有一个锥体骨折的病人,在我们有了好的设备和好的专家一起诊疗以后,这个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这些医疗变化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首席专家下基层以来,使我们整个专科的诊疗规范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因为医学是一个持续不断成长的学科,专家的到来,给基层带来了最新的医学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很渴求的,首席专家下基层以后,使他们主导的专科以及不是他们主导的专科都形成了一种授业解惑的氛围,大家都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知识。二是首席专家下基层,使年轻医生有了信心和底气,以前接诊一些病人的时候,信心、底气不足的时候就要转诊到其他医院,现在不用了,现在首席专家在,我们可以很有底气地留住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培育了年轻医生的成长。谢谢。

  主持人邓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4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